香港八極拳門總會

本會傳承正宗傳統吴鐘古傳八極拳及李書文霍殿閣傳八極拳



李書文霍殿閣傳八極拳六合大槍班現正招生Tel:2607 3621



戰場上的技擊家武術家八極拳太極拳宗師起蒙恩師  李士連   簡介

           滄州人〈1913年-〉師承族叔李桂林、馬英圖、高貴林等習家傳武藝及八極拳,同門師兄為中央國術館

           教務處長孫玉銘、張自亭、李玉文等人。後從河北黃柏年、陳子明等習陳家溝太極拳老派大架式小架式武術。

           李士連公是將武術帶到戰場上真刀真槍搏擊的滄州武術宗師。

          李士連老師曾歷任:

          國民黨西南軍校通訊兵軍事學校技擊教官。

         國軍抗日部隊技擊刺刀教官,其間得王子平、馬英圖、高貴林等指教武藝。

         國軍河南林州部隊刺刀教官,參加抗日戰爭前線戰場戰鬥,多次立功被譽為戰場上的技擊家。

        北京軍區及天津解放軍部隊擒敵拳技擊刺刀教官。

        紅旗武術學校總教練(教練包括李良臣、張自亭、李樹文徒黃歧山等)

        首都北京及天津公安武警部隊武術教練

        天津振華武術館館長

        天津八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

       天津市武術協會副主席

       歷屆武術界政協代表

       著有《戰鬥劈刀》《捕伏拳》作為當時解方軍及公安訓練教材

       滄州地區武術名人錄

李士連公授徒有自家兒孫,尚有滄州八極名家《八極拳》一書編委李燕俠、天津武警散手擒敵教練

張國偉、天津武術教練孫加車、孫家慶、劉守山及祝振翔師傳(1996年於香港公開傳授滄州八極拳)。

80年代滄州八極武術宗師李士連宗師天津八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文件

其他會長資料:

(黃歧山:李樹文之傳人)

(李良臣:神槍李樹森之傳人)

(田金鈡及趙福江:孟村吳秀峰之傳人)

八 極 拳 密 旨
此拳之妙講計、極二字。何謂計、極之,序列說明。
要練極之妙術,講明以動打動,硬打硬進,不招不架,開門而進,暗含頂、抱、撣、提、胯、纏,捆住上下三盤者,乃極之妙術。
要練計之妙術,講明粘、連、沾、隨、塞、膀、臍、靠,貼身而進,三盤相連者,乃稱計之妙術也。
八極拳之妙術,內有八招打法之妙。何謂八招打法,序列說明:霸王請客、二郎捆人、閻王三點手、白蛇吐信、霸王頂門、金剛伏虎、旱地撐船、順手撥簧。
再論八極拳法,依站樁爲根,其妙也。
此拳內有十四散手,頭爲一手、臀爲一手、手爲二手、肘爲二手、膀爲二手、腳爲二手、膝爲二手、胯爲二手,乃稱十四打法。(不如一手精通爲妙)
此拳內有七星八法之序,何爲七星八法,言明於後:一手打白蛇吐信、二肘打鑽身而進、三膀打塞肩而進、四腳打插襠而進、五膝打扣步而進、六胯打挨靠而進、七頭打五行而進、八身打三盤而進。
八極拳術,內有六大開爲師,所以稱爲開門二字。六大開言明,頂、抱、單、提、挎、纏。一打頂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順步趕,提挎合練單揚打,順步繞身便是纏,翻打頂肘中堂立,打開神拳往後傳。

與王金武師叔(王希慶先賢之子)及王井遲師兄李世鳴先生等合影

和齊師叔的六合槍滴水勢對提柳刀

八極拳六合發勁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爲內三合;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爲外三合。內三合氣力相連,陰陽相克,陰生陽,陽生陰,全憑丹田爲主根。一要心力,二要熟,三要精神,四要通,五要氣力,六要膽,七要精足鎮靜待,八要見式順式行,九要急快如閃電,十要發招不許停。氣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時始用力,吐勁需開聲,推宜朝上起,緊逼短馬蹬。三字沾、按、吐,全憑小天星。變要快,發動要急,定式要穩。
 

  

                                      小架變化歌  

  

悟空問路出開胸肘,雙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陰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閉敵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撣開出牽緣手;護襠出雙手接拿,揣襠出前進跨步;揣襠跨步出閻王三點手,跪膝出上撐下摟;轉身出抱拿,撞錘出小纏;穿袖出中平掌,擰身出撩陰腕;退步出插掌,搜襠出纏肘八極架子定式極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頭頂青天,懷抱嬰兒肘拄泰山;兩肩松下氣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襠圓;尾間中正不依不偏,兩目平視呼吸自然。”又雲,“十趾抓地頭頂天,懷抱嬰兒肘拄山”,此式練習時要提頂吊襠,拔背含胸,松肩下氣,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練習時要發六合勁,要以意引氣,以氣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後肘催前肩,前肩催兩手,內外上下要完整一氣,即所謂勁整也。總之,勁之發也須以意為指揮,運氣以促力,根在腳,發於腿,主於腰,達於兩肩,出於趾指,氣力相輔,力由氣法,氣促力走。一極動,百極應,一者不具,則失其髓。又所謂“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貫之勢,勁斷意不斷,形斷而神又相連。吞,即蓄;吐,即發。吞吐是否適中,外求於形,內求於氣。要極剛猛,亦極自然。剛中寓柔,柔中有剛。氣上發於鼻,下按於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彎曲。開拳用力,發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頂泰山。即所謂“動中含靜,靜中含動”。停似走,走猶停,神也。要不滯不散,不遲不斷。以上所言乃定式發勁之要旨

發要急,變要快,定要穩;行如龍,動如虎,步如猴,抽身換影疾若驚鴻;要明五行,存八意。

五行者,即心動如火煙,肝動如飛劍,肺動如雷響,脾腎緊相連。五行一齊放,氣勢可沖天。

八意者,即八式也。外形必須協調一致。氣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練架子及八極拳最忌者為,腆胸彎腰,敞膝翹臀,聳肩縮頸,身軀不正,內外不合,上下不隨,上身發力過大,練空不存:卷

 

小架雖僅二十餘式,然八極精華已盡寓其中矣。習者多以其式樣簡單而輕視之,實則變化多端,且涵蓋了各種拳術之精華。現拆解幾式如下:悟空問路,此式雖簡單,實含逗開截擊閉五法,乃對敵出手之正宗。其中有虛有實,有拳有手,有腿有肘。所謂逗引者,引敵出手也。敵不出手,我則由虛變實;敵出手,我則由實變虛。所謂開者,即硬開門也。上開有舉有挑;中開有撐有擱,有托有捋;下開有按有砸,亦有掖。所謂進擊,其法有撐錘、撐掌、定心肘、虎撲、猿猴獻果、抱肘、探馬、側按、跨步等,均由此式變出。所謂截者,截敵臂,切敵手也。所謂閉,有進步封閉、側身抽身、含胸抽手、封閉等法。此式為一切招法之根本。離開此式,一切招法將無從談起。小架以此式為第一,良有以也。

   

 

2010年夏天沙田上堂與眾學員合影  2005年沙田教學與學員合影  2002年祝師傅與徒弟參加伊舘慶囘歸表演

吴鐘八極 丁吴二院

滄州孟村吴永先贤傳下之老架子

八極門達摩老祖易筋經。滄州孟村宗家吳大偉曾表演一路羅漢功。八極拳名家李書文、霍殿閣一系霍氏八極拳的易筋經為八趟,霍慶雲老前輩曾於八十年代的中國傳統武術觀摩會上表演了易筋經立刻轟動全場.......。

 八極拳易筋經譜摘錄: 雙足並立,曲膝半蹲,雙拳雙齊作看書式,單鞭斜步是坐盤,右掌變勾手起立,提左腿金雞獨立。操左手下蹲遊襠起,左掌向前平伸,右掌順右腿向下插,轉身並足指天華地,左掌放平變勾手,提右腳金雞獨立,操右手下蹲悠襠,弓步右掌前伸,左掌順左腿下插,轉身並足,右掌平放弓步抱球撥雲望月轉正並足屈膝下蹲,蹦拳起立,右掌向下,撤右步弓步抱球,播雲望月,撩陰掌,十字手,橫推八馬,上右步金針掌,前後金針掌,撤步打虎勢,作金步猛虎推山,金雞獨立抱球式,盤腿沉腰手合實,童子三敬拜,播雲望月,獅子抱球分水勢,撣纏盤腿抱球式,金雞獨立抱球式,播雲望月,轉身並足指天華地,左掌放平變勾手,二郎擔山通背走,虛步斜拉三點頭,左掌順左腿下插,弓步抱球撥雲望月,轉正並足屈膝下蹲,蹦拳起立,右掌向下,撤右步弓步抱球,右掌順左腿下插,弓步抱球撥雲望月,十字手,橫推八馬前後走,撤步打虎勢,作金步猛虎推山,